7月16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开展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为我国智慧养老持续发展再次加码助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走近老人身边,走进养老机构大门,让养老服务更加舒适便捷。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隔离封闭等防疫措施倒逼养老服务向新技术寻求解决问题之策,人们对智慧养老的需求更加强烈。然而,智慧养老在实践中还存在供需错位等问题,亟待通过切实举措挣脱困境、破浪前行。
科技赋能 满足多元养老服务需求
家住江苏省扬州市朱塘小区的马奶奶中风后卧床多年,日常看护成为全家人最发愁的事情。
“自从用了智能手环,我们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马奶奶女儿说。这个智能手环连接着瑞和护理院的终端,老人的血糖、心率、体温、血压等身体指标的实时数据都在工作人员的监控下,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医务人员会立即前来诊治。
健康监测和紧急救助是智慧养老中最常见的功能应用,此外,像康复辅助产品、智能陪伴产品、智能学习终端、智能护理设备等产品,以及慢性病智能综合管理服务、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服务、虚拟养老院服务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老年人线上消费需求迅猛释放,居家智能护理产品的销量也出现明显增长。
随着智慧养老在老年人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国家和地方顺势而为,正积极通过政策助力智慧养老的蓬勃发展。除了2017年出台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自2017年起已连续4年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以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在地方层面,河南省出台《关于财政支持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用3年时间,分批支持试点地区探索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今年5月出台的《安徽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到2025年,安徽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各具特色的产业园;为推动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落地应用,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
供需错位 智慧养老难题亟待突破
“人口快速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护理人员短缺、护理强度大等矛盾日益突出,智慧养老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很好的办法。”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徐启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为解决传统养老方式在医疗健康、生活照料、精神娱乐等方面的难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将更加自主、健康、有尊严。
“用不上这个,放我床边还占地儿……”郑州市金水区安泰新龙小区81岁的陈奶奶有些不耐烦。由于发音不准,陈奶奶使用语音智能终端的时候,总是无法被准确识别。今年5月,金水区为居家老年人免费安装四类智慧养老设备,陈奶奶想“退货”的语音智能终端便是其中之一。
好举措没有起到预期作用,智慧养老“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根本,主要在于智慧养老面临着供需匹配难题,有效供给能力不足、老年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比如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照搬技术,造成智慧养老产品适老化不足,老年人体验感不好;智慧养老产品缺乏后续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地难;智慧养老产品和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互联互通不畅;由于科技鸿沟、消费观念和支付能力的限制,相关产品触达老年市场的阻力较大。
“智慧养老产品和技术看起来琳琅满目,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接受度不高、不会用、不实用的问题,此外还有价格的问题,比较突出地体现为‘三重三轻’,即‘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上海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葛健说。
切中要害 智慧养老发展还须破浪前行
智慧养老产业前景虽然看好,但未来发展还需切中要害、有的放矢。
智慧养老的本质是现代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要有温度。上海市养老产业协会首席专家殷志刚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智慧养老的‘三重三轻’问题,必须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不断探索服务和模式的创新,实现科技与服务的有效链接。”
上海市日前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场景、紧急救援场景、认知障碍老人防走失场景、卧床护理场景等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迈出了破解智慧养老“叫好不叫座”的关键一步。“通过调研发现,智慧养老产品开发企业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把握不准确,发布的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抓住养老痛点,更好地推进智慧养老产品应用,让老年人有更多获得感。”葛健说。
专家指出,除了贴近老年人需求以外,智慧养老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在升级产品和服务、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实体服务融合、培育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发力。
目前,大多数智慧养老产品主要面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未来不仅要重视精神养老科技产品,而且要对产品功能进行细化分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情况、不同教育背景做出调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建议:“加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化的服务流程,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在形成整体解决方案上,殷志刚建议:“要做顶层设计,将智慧养老产业融入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中去,实现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徐启华表示:“养老行业是微利行业,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有限,智慧养老产品开发企业应处理好产品经济实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