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手机屏幕大、字体大、款式新颖,功能比起我的旧手机多很多,我爱不释手,打心眼儿里喜欢。可是说实话,看着手机屏幕上花花绿绿的图标,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我不仅眼花缭乱,心里头也直犯怵。退货不合适,放一边不甘心,逼得我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学”。我虽然岁数大,却有股子不甘示弱的犟劲,又有孩子给我免费家教,苦学苦钻研两个多月还真收获颇丰。不但照相录音、发邮件、上网看新闻、扫二维码不成问题,我还开通了微博,玩起了微信,您说是不是够新潮的?
上线的微博五花八门、数量繁多,但细读起来很多都是浓缩的精华,不知从多少本书里才能提炼出这么多精髓的内容。有些有哲理的东西,不经过实践与体验在书里更是不易找到。博友一条“人最明白的时候”,说的是人往往在大病后、下台后、退休后、犯错后、分别后“最明白”。我是个过来人,看后很受启发,立即转发与大家分享,还刷上自己一段议论:“珍惜现在,未雨绸缪,存好心,行好事,当好人,什么事千万别等到N次‘后'才明白。”就这样,我经常把一些好玩的、有意思的、有意义的事,一些感慨、感悟的话编成文字配上图片分享给朋友,与大家共勉。看来,这刷微博不仅是自己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让我这个退休老头儿有一点儿存在感、价值感。
比起微博来,微信就更海量了。不但有时事要闻,还有格言警句、八卦笑话、奇闻趣事。有一个帖子叫“我们去怀旧,有感你分享”,几十张老照片不是吃爆米花、玩推铁坏,就是打弹弓子、弹玻璃球、喝塑料小葫芦甜水……那叫有意思,不由得勾起我儿时一连串的回忆。前不久,“盛事前门天街”亮宝,我是地道老北京,这事我得凑个热闹,想来想去就归纳了老北京的小吃发了条微信:“褡裢火烧豌豆黄,豆汁炒肝酸梅汤,爆肚烧卖炸酱面, 焦圈卤煮煎灌肠,麻团元宵糖葫芦,酱肉烤鸭刨冰凉,白水羊头炒疙瘩,饽饽肉串年糕杨。”一下子招来不少网友的关注。您说每天玩点这样的微信,生活过得是不是更有滋味?
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和新老朋友不是分享链接,就是点赞吐槽。大年三十,我告别电话拜年的历史,第一次用手机发微信给大伙儿拜年,几十条祝福都是“马上体”的吉祥话,配上抓狂兔,嘟噜噜新春特别版,可爱的小马动漫,一个个可爱至极,我玩得老带劲了。上个月,北京移动举办“微故事”竞赛,要求不超65个字。我发了一条微信:“我和你,形影不离如胶似漆;我和你,情同手足亲如兄弟;我为你的创新欢呼,你为我的生活助力,十五载情缘难解难分,今生今世永不离弃。“没想到竟然获了奖,还得了一张珍藏版充值卡。亲友们说,您这个75岁的老头儿,也玩上“双微”啦?我说,虽然咱岁数大了,但咱有颗年轻的心,“且行且珍惜”,不能落伍啊!
版权申明
本文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信息推广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