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工作会议典型发言(二)
至爱伴夕阳 亲情暖人间
吉林省长春市至爱老年医疗护理院院长 台丽伟
我叫台丽伟,是吉林省长春市至爱老年医疗护理院的院长。算起来,我从事老年医疗护理工作已经20年了。20年来,我始终坚持“至爱胜于亲情,承诺重于泰山”的服务理念,用亲情传递大爱,用温暖服务老人,让所有入住护理院的老人有幸福感、归属感。现在,我院已从最初的4间小房、12张床,发展到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入住老人300多人的生态花园式护理院。扩建的12000多平方米至爱老年颐养苑主体已经封顶,竣工后又可入住500老人,提供150个就业岗位。
办一个人人都住得起、人人都愿意住的老年护理院
面对众多低保户、五保户及高龄失能老人,我始终坚持:入住我院不设门槛,确保让那些需要护理的困难失能人员住进来。为了更好地管理,我专门划出一个区域,专人专管,让那些住不起养老院、老无所依的老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现在我免费收住了10多位失能老人和残障人士,不仅不收取这些人的费用,还在过年过节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关怀。为了让老人吃得放心、住得舒适,我组织员工自己种菜、养猪、养鸡,不但让老人吃上绿色食品 ,还大大降低了成本。
卢金贵老人,每月只有270元的农村低保费,自从失能后卧床不起,靠着周围好心邻居的接济苦度余生。由于没有人护理,他浑身长满了压疮,又发起高烧。邻居没有办法,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我。看到他浑身脏臭而又无助的眼神,我决定将他收下。经过我几年的照顾,他褥疮没有了,现在已经能坐起来了。虽然他说话困难,每次看见我,总是抓住我的手往他心口上放,满脸幸福。
有一年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的一个傍晚,一位63岁的老人靠着微弱的视力步行5天来到我院。老人的胡须挂满冰霜,一进门“噗通”一声跪在我面前,求我收留他。经了解,他叫王德宽,家在农村,因患白内障,一次做饭不小心引发了一场大火,将本来不富裕的家一下化为灰烬。老伴一气之下与他离了婚,三个孩子也没有人愿意赡养他,他靠乞讨维系生活。当冬天来到时,他已没有安身之处了。面对哭诉的老人,我决定免费收留他。为了让王德宽能和其他老人一样地生活,在护理院养老,我三次去老人的老家帮着办理户口和身份证。从此,老人在我院开始了新的生活。
2012年11月的一天,社区干部向我介绍了居民贺凤山家的不幸遭遇。贺凤山身有残疾,靠收废品为生,女儿程程重度智障,一家人生活拮据。后来老贺突发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为治病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下3万元外债,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了。老贺一时想不开,与女儿双双喝了老鼠药,幸亏邻居发现得早,把他们送到医院才保住了性命。了解了贺家的情况,我当即决定将他们爷俩接到护理院免费照顾。一年后,老贺生活能自理了,回到了家中。因为他无力照顾智障女儿,我就把程程一直留在院里精心照料。程程现在知道大小便喊人了,还学会了数数。每当程程扑到我的怀里叫我“妈妈”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多年来,我为198位 “三无”老人、困难老人、残疾人减免各种费用达200余万元。
二、把亲情化、专业化融合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让入住的老人有归属感、幸福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体质、心理也随之产生变化,较之正常人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失能老人和孤寡老人,当不得已离开自己的亲人和熟悉的家,特别是带着病体来到护理院,与陌生的老人一起生活时,很容易产生郁闷、孤独与排斥等心理问题,有些老人性格孤僻、冷漠、忧郁、甚至暴躁。我意识到,做好失能老人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需要有真诚的爱心、坚强的毅力、持久的耐力与更多的责任心。
有位外号叫“霸王爷”的聂姓老人,曾是两家企业的老总,患脑血栓后性格孤僻、暴躁。他儿子先后找来30几个保姆伺候,都被他骂跑了,只好送到我们护理院。第一天,我就尝到了“霸王爷”的厉害。我正在为他整理床铺,突然头上结结实实挨了一拐杖,打得我眼冒金星,险些昏倒。到医院一检查,轻微脑震荡!在医院简单包扎后,我没有任何抱怨,回来继续为老人清扫房间。老人很受感动,摸着我的头问:“孩子,痛不痛啊?”我说:“老爹,没事的。”
也许我的包容打动了老人,从那以后他开始顺从我。我也有事没事找他谈心,凡事都顺着他。我还从老人的伙食营养的调整入手,爱吃什么就给他做什么。老人有个头痛脑热,我都跑前跑后。久而久之,老人有了归属感,常说:“我在这很幸福!”后来,老人就认我做了他的干女儿,有好吃的自己吃一半,留给我一半。2010年的春天,老人临终前不让儿女们靠近,却让我抱着,老人平静地躺在我的怀里慢慢闭上了眼睛。老人的儿女特意为我做了一个铜扁,上面写着:“不是儿女胜似儿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父母,这样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日积月累,我摸索出了一套服务经验,大到老人房间的无障碍设置,小到每位老人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我们为每一位入院的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写明病史、过敏史,记录老人身体状况;在每一位老人房门上贴上老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喜欢什么口味的食物,业余爱好是什么都一一记录。为提升服务质量,我还会定期为护理员举办培训班,学习护理知识,防治褥疮护理方法、鼻饲照料方法、失能老人喂食方法、睡眠协助方法、全护老人起扶手法等等。今年3月的初级护理员培训班,我们院的护理员以100%的通过率结业。
精神养老也是我院非常注重的服务内容之一。许多老人从一线退下,虽然衣食无忧,但心理落差大,自信心一下子受到打击。我除了要对老人进行日常的生活、医疗照护之外,更重要的是让老人活得有自尊、自信、有价值。为此,我院开办了至爱老年艺术团,鼓励老人展现才艺,展示风采。目前我院入住率100%。
三、面对不孝儿女,帮助老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每当看到老人被弃之不管,或者虐待老人的事件发生,我捍卫老人合法权益的正义感就油然而生。
那是一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忽然接到长春市老龄办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位77岁的老人李雅民,老伴儿刚去世,六个子女就迫不及待地将他的财产全部瓜分,还把老人的户口薄、身份证丢掉。老人无家可归才找到了市老龄办。领导希望我能帮助照顾一下老人。我打车将老人接到了护理院。然而,一幕过分的事情发生了:老人的儿女跟踪老人,他们知道老人住在我这里后,就买来花圈送到护理院,还打伤了老人。老人伤心地大哭了一场,绝望地把一瓶安眠药全吃了。我发现后马上把老人送到医院洗胃,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和老人聊天,安慰他、劝解他,帮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我决定作为老人的代理人,向法庭起诉他的六个子女,为老人讨回尊严。此后,我起早贪黑地为李雅民老人写诉状,打起了赡养官司、房屋产权官司和财产官司。历经两年多,三场官司终于全部胜诉。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来到长春拍摄了《找回“父亲”的尊严》专题片。官司打赢了,老人想回家去住。我有些不放心,首先找到他的三女儿,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最后终于说服她把老人接到自己家赡养。从那以后,老人经常给我这个“闺女”打电话,也时常回到护理院小住,我们相处得如同亲生父女一般。
倾心“临终关怀”,在老人生命消逝的途中给予真诚守候
爱心可以融化心中的冰霜,温暖可以让人心花怒放,微笑可以带走内心的烦恼。每一位老人病危之际,我们总是以爱心、温暖、微笑去努力缓解老人面对死亡的心理压力和子女的痛苦。我院专门设置了临终关怀区域,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对即将辞世的老人进行治疗和护理,让他们在安宁、平静和舒适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让家属在老人去世后不留任何遗憾和阴影。
杨文莲老人有两个女儿和一个智障儿子,丈夫在她40多岁时就病逝了。两个女儿也因病相继离开了她。她守着智障儿子度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体检时她被查出癌症已到晚期。但她没有倒下,开始计划自己生命最后的行程:第一步把房子卖掉,给儿子养老;第二步把儿子送到一家养老院;第三步悄然离开这个世界。
杨文莲在长春市没有什么亲属,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姐姐,还远在千里之外的黑龙江。由于病情发展得太快,这“三步计划”都来不及实施,就来到我院。我为了了却老人最后的愿望,联系到她的姐姐来见最后一面,并一同把房款存入其儿子名下。之后我又与吉林大学安宁医院取得联系,为老人办理了癌症晚期止痛药供应证。我还和医护人员制定了杨文莲的临终关怀护理方案和流程。杨文莲的姐姐写下委托书,委托我全权办理杨文莲善后和儿子今后的养老问题。第二天,杨文莲老人拉着我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你的安排,我很满意。”说完之后,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我亲自给老人擦身子、穿衣服,安排老人的后事。
20年来,我们先后护理了 4180 位老人 ,为973位老人养老送终。我院先后荣获了“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中国社会组织评估AAAA级的养老机构、吉林省老年希望工程建设基地、吉林省“养老机构示范试点单位”、吉林省标准化试点单位、长春市“先进养老机构”等30多项荣誉。我个人也先后获得了“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榜”、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慈善人物”和长春市“十佳敬老好儿女”等多项称号。
成绩只能说明昨天,面对今天,我只有更加努力前行,才能为更多的老人献出人间至爱,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