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部门表态将推进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专家预计,截至2020年底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实际到账规模或在万亿元左右。我国养老金入市仍有较大空间,应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到账资金规模近万亿元
中国证监会党委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提出,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证监会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为养老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市优化投资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保、保险、养老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个人养老金税收递延账户投资公募基金政策落地。
此前,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撰文指出,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银保监会持续推进养老金融发展,着力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围绕养老金融长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特征,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和优化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推动长期资金供给,契合资本市场稳健持续发展。
2020年12月,人社部发布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对年金基金投资范围作出调整,提高了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按现有年金市场规模测算,本次权益比例上限的提高,理论上将为资本市场带来3000亿元增量资金。
此外,人社部数据显示,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已有24个省份启动基金委托投资,合同金额1.1万亿元,到账9757亿元,其中21个省份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工作。专家称,按此粗略估算,截至2020年底,到账规模应在万亿元左右。
“在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之前,养老基金入市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说。
“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人社部也明确提出,下一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将按照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部署要求,着力解决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规模,有序推动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健康发展,规范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未来发展空间大
专家认为,养老金改革稳步推进,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源头活水。与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养老金入市仍有巨大空间。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符金陵认为,随着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企业年金和职工年金规模快速增长,积极通过适当方式进入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长期资金,年金基金不仅实现较好收益,也成为稳定资本市场重要压舱石。
另外,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局长马援表示,在对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依赖度较高的传统欧洲大陆国家,如德国、法国等,养老基金规模较低,资本市场发展也受到抑制。在私人养老金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OECD主要国家、北欧国家,养老基金与资本市场呈现出更强的良性互动关系。一些拉美国家和东欧国家引入强制性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积累制,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我国目前而言,养老金三个支柱发展并不平衡,各有制约因素。
专家认为,加拿大提高养老计划缴费率的经验表明,可通过明确分工合作,运用精算分析,实现缴付政策和投资一体化联动,促进养老金规模可持续发展,开展长期投资,获得更高收益,形成反哺养老保障的良性循环。
推动保值增值
钱有了,还得保值增值。专家认为,养老金融是一项准公共产品,推动养老金入市要在确保本金安全前提下增值。比如,要明确养老金融本身的规则、统一产品的标准,体现资金的安全性、投资长期性和领取约束性等特征。完善风险缓释安排机制,通过资产配置确保养老投资本金安全,确保有一定增值。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介绍,当下有接近64%的投资者在养老理财和投资中将确保本金安全作为第一位目标。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状况和个人投资理念,在制度或产品设计上,可试点发行对本金有一定保障的个人养老产品。
在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罡看来,更安全地推动养老金入市,既需要充实养老财富储备,又要打通养老基金参与资本市场建设的资金通路,还要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框架。
“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养老基金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限制,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将更多资产配置与投资选择权交由专业机构,为养老基金流入资本市场提供更多通路和载体。”苏罡称,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养老基金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占比,逐步改变散户化、短期化的投资格局。应以明确的制度或指导意见,鼓励养老基金优先参与投资项目资质好、投资回报稳的国家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早日推动养老金在资本市场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只有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吸引养老基金等长期优质资本走进去、留下来。”苏罡还建议,加快培育养老金管理机构等专业资产管理人,形成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资产管理人体系。(记者 王舒嫄 赵白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