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一些干部怕担责、怕出错,不敢试、不敢为等问题,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帮助干部打消顾虑、扔掉“包袱”、轻装上阵,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放手干事创业。
坚持“三个区分开来” 划清容错范围边界
明确可容之错的情形条件
哪些错可以容、哪些错不能容,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各地坚持以“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为重要遵循,明确界定容错的情形、范围,划清可容的“边线”和坚决不容的“红线”,构建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制度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广东细化容错要求,分3类明确13种适用情形,宽容干部履职尽责中的失误错误。浙江、四川和吉林长春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江苏泰州市等地研究制定《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法律法规或党章党规有没有明令禁止、是否符合中央大政方针以及有没有按规定进行调研论证、风险评估等方面,对容错情形进行界定。山西晋中市、河南南阳市、重庆市渝北区、新疆呼图壁县明确,因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担当履职、积极作为造成的无意过失,或在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中出现的探索性失误等,可予以容错。四川自贡市要求区分“是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还是损公肥私、谋取私利;是按程序科学决策、阳光运行,还是独断专行、暗箱操作”等6种情况,厘清错与非错的边界。辽宁丹东市、安徽阜阳市将“处置突发事件或执行其他急难险重任务临时决断、担当作为,事后及时履行报告程序”,以及“面对历史遗留问题迎难而上,积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时造成的工作失误,纳入容错范围。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突出“新区”特点界定容错情形,规定因积极主动破解项目推进难题、不拖不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出现的失误,可按规定从轻处理或免于处理。
一些地方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限定容错前提条件,拧紧容错“安全阀”。江西和广东广州市、甘肃嘉峪关市规定,实施容错的事项必须具备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没有明令禁止等多项条件。云南红河州、湖南长沙市雨花区、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在列出容错清单的同时,将不违反党纪国法、没有谋取私利和必须经过规范的民主决策、集体决策程序等作为容错前提。广东惠州市明确4种容错条件,要求按照“上看政策是否落实、下看群众是否受益”等“六看”标准仔细甄别。
部分地方为避免出现尺度过宽、纪律“松绑”现象,强化约束建立容错“负面清单”。山西大同市规定,造成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或严重生态破坏责任事故、推进工作不经论证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10类情形,必须排除在容错范围之外。湖北襄阳市明确,党纪国法明令禁止仍明知故犯、在同一问题上重复出现失误等4类情形一律不在容错范围。内蒙古兴安盟提出,因履行从严管党治党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引发较大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严重损失、懒政怠政坐失改革发展良机等6类情形坚决不予“网开一面”。青海海西州特别要求,对打着改革创新旗号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或失职渎职严重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党员干部,坚决不予容错。
坚持党的领导 突出从严要求
规范容错纠错的处理程序
坚持党的领导、从严规范程序,是确保容错纠错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的重要保证。各地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从严规范容错处理程序。
一些地方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容错纠错全程,着力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宁夏将加强党对容错纠错工作的领导摆在首位,明确要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各级党委(党组)担负容错纠错的主体责任,做到坚守原则、严格把关、规范处置。山西要求各级党委(党组)按照职责权限领导实施容错纠错工作,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以及其他有问责职能的部门具体承担受理、调查、核实等工作,由同级党委(党组)研究认定,并特别强调对情况复杂或社会影响较大、一时难以认定的,党委(党组)须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后再作决定。湖北荆门市规定,执纪问责机关和部门形成的容错意见,需提交同级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
为保障容错纠错工作规范开展,各地还对具体程序和操作流程从严从细作出要求。浙江杭州市和义乌市、安徽宿州市、江西新余市、河北玉田县、福建厦门市海沧区等地将工作流程细分为申请、初核、调查、认定、实施、答复、报备等步骤,环环相扣开展容错。广东中山市、四川乐山市、云南楚雄市、广西钦州市、安徽滁州市等地要求严格按照事实认定、前置审核、结论认定、通报报备等流程处理容错事项,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作出解释答复,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出具书面报告。浙江兰溪市规定,容错认定由被启动问责程序的单位或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调查核实由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共同出具书面认定意见。甘肃永登县提出,提出容错申请的单位或个人,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河北三河市在容错认定中设置暂缓程序,对一时难以定论的容错事项暂缓作出决定,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期满给出结论性意见。
评价一视同仁 使用同等对待
加强容错的结果运用
容错结果如何运用,是建立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广大干部最为关心关注的问题。各地对给予容错的干部一如既往信任支持,公道公正评价使用,树立起上级为下级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
许多地方在容错结果运用的方式、途径以及效力发挥等方面积极探索。江苏、陕西规定,对给予容错的干部在提拔任用以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后备干部资格等方面与其他干部同样看待。浙江余姚市、吉林四平市、天津滨海新区、安徽无为县等地明确,对予以容错的单位和个人,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任职考核、任期考核时不因容错事项作负面评价。福建厦门市规定,在实绩综合考评、经济责任审计等6类事项中,适用容错的干部不因容错事项受影响。安徽以人大立法的方式增强容错效力,明确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作中,已经尽职履责或先试先行,但出现过失或未达预期效果的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经认定予以容错的,在评先评优、表彰奖励、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不受影响。一些地方根据政策规定运用容错结果,一批给予容错的干部得到公道评价和使用。山东高密市建立实施容错纠错机制半年来,根据容错认定结果,已对3名干部给予容错。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按照容错政策规定,对14名干部作出容错处理。
各地理直气壮地为敢闯敢试的干部撑腰鼓劲,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及时予以澄清,对给予容错的干部加强教育引导,让干部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四川眉山市、云南大理州建立健全澄清保护机制,对受到诬告或不实反映的干部,按照有关规定反馈调查结果,消除负面影响,并严肃查处干扰改革创新或阻碍工作推进的造谣中伤、诬告陷害行为,及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福建宁德市蕉城区建立健全失实信访举报澄清机制,去年以来共为18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坚持抓早抓小 注重教育引导
明确纠偏纠错的措施途径
各地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勤预警,对已经产生的偏差或错误积极纠正,并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干部正确看待失误错误,继续以良好精神状态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内蒙古从加强事前防错、强化及时纠错、督促整改落实3个方面,规定了纠错程序和常态化监管措施。山东济南市专门配套出台《建立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防错机制的实施办法》,有针对性地提出5种防错方式,为预防失误提供制度保证。山东广饶县提出,对可予容错的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约谈提醒,及时纠偏纠错。江苏徐州市推行即知即行的整改机制,采取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方式督促有过失的干部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推动问题整改到位。贵州六盘水市建立容错纠错复核机制,由上级主管部门定期进行复核检查,对偏差或问题予以纠正。福建南平市、江西丰城市建立容错教育回访机制,对给予容错的干部进行回访教育、跟踪管理,持续关心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