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端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次研讨会以“新阶段、新格局、新战略”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凝聚智慧、形成共识,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发表视频致辞。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专职副主席杨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
何维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应对老龄化实践规律,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标志着老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老龄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抢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会窗口期,在“十四五”期间从工作机制、科技支撑、社会协同等方面加大综合应对力度,全面做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各项战略准备。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应对老龄社会的全过程、各领域。要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老龄事业和产业新发展格局。
王建军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下简称“国家战略”),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保障亿万老年人享受老年幸福生活的重大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自觉做实施国家战略的宣传者、倡导者,自觉做实施国家战略的研究者、探索者,自觉做国家战略的推动者和落实者,不断开创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新格局,谱写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杨震指出,我国农村老龄化形势和问题具有特殊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弱项。今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供给侧来看,应构建全方位、综合性的家庭养老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发展政府付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村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加强机构养老的保障作用。从需求侧来看,要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健全对低收入老年人的帮扶机制,吸引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就近就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指出,“老年友好,城市美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居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居家和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持续推进“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行动,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应对老龄化的关键是解决“未备先老”问题。“未富先老”已不符合中国国情,“未备先老”主要体现为思想准备不足、制度供给不足、服务供给不足、保障结构失衡等四个方面。要创新思维,树立对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积极认识,在养老金、养老服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鼓励生育等领域调整目标,理清思路。要改善制度供给,采取差别对待、多元并举策略,分地区精准施策,分类分层精准施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认为,要把握住中国人口老龄化总量大、速度快、长期化等发展趋势,抓住助推社会消费、壮大银色经济、倒逼产业升级三方面机遇,聚焦发展和分配,不断充实国家和居民的财富储备;聚焦人口均衡发展和素质提升,持续加强人力资本积累;聚焦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打造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聚焦整体创新和为老服务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全民意识提高和自觉参与,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认为,要坚持系统性观念,稳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五项工作:明确基本养老服务内涵外延,明确政府基本养老服务职责,健全基本养老服务的多元化保障制度,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基本养老服务配套机制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秉文认为,夯实养老财富储备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中国养老金资产储备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应把第一支柱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利用起来,作为夯实养老财富储备的载体,尽快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参与率,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应尽快出台,适时建立“外汇型”战略储备养老基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认为,要把握人口发展百年变局,科学研判“十四五”时期和中长时期的人口变动态势及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今后人口变动会带来经济潜在增长率的下降,但仍可以有所作为,挖掘国内人口对经济发展支持的潜能还有较大空间。应大力实施“软基建”工程,建立完善适应老龄少子化社会的民生保障制度。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认为,信息技术在完善养老服务制度设计、优化供需精准匹配、促进养老服务业态融合、拓展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强化质量监管等方面具有多重效用,应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融合与应用,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认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时间银行”成为汇聚社会人力资源,鼓励全人群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平台,成为政府分配、市场分配之外新的社会分配机制并逐步形成国家公益资产。基于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时间银行”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新的路径支持。
在下午的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教授原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王列军,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朱耀垠,山西太原市老龄委常务副主任郝建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年群体社会治理、养老金体系改革、医康养产业发展、社区互助养老、推进医养结合等主题作了精彩发言。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中国老龄协会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分别主持会议。来自全国老龄委成员单位的信息员和联络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全国各地卫生健康委(老龄办)负责同志,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专家及学者,以及中国老龄协会直属机关、社会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